原标题:津甘共建 黄土地长出“甘味”芦笋
园区芦笋种植区域
新鲜的芦笋
“我们这个芦笋是有机认证的,没打农药没污染,口感脆嫩清甜,大家可以品尝一下。”近日,在白银市会宁县会师镇南什村的津甘共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内,园区经理王文玲端着一盘切成小段的新鲜芦笋向来客介绍。
传统的芦笋主要以露天种植为主,尤其在北方,一般情况下,只在春季供应市场,但在这个园区里,芦笋已经迎来了今年的第二茬采摘期。走进园区,经过一年精心管护的176亩芦笋种植区已郁郁葱葱,芦笋长势喜人。许多就近务工的妇女正在田间忙碌,对不合格的芦笋枝条进行修剪,对已达标的芦笋进行采收。
“咱们这里光照足,昼夜温差大,土壤无污染,因此出产的芦笋品质非常好。咱们这个芦笋它是1年种植、15年生长,一年采收两茬,今年四、五月份已采收过一茬。”王文玲说。
芦笋是一种多年生的雌雄异株草本植物,其内富含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是一种高档而又营养的蔬菜,在国际上享有“蔬菜之王”的美称。同时,其又具有特殊的药用价值,是制作一些特殊药物和保健品的重要原料。2022年10月,会宁县津甘共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动工开建,将芦笋引进种植,使之逐渐发展成为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的新兴产业。
“园区流转了会宁会师镇南什村的316亩土地,目前已建成了包括6座薄膜连栋温室、27座日光温室、1座育苗温室,以及智慧农业大数据综合管控平台、农业物联网生产管控平台、智慧农场管理平台、农产品追溯平台等设施设备在内的园区核心区。”王文玲说。
会宁县津甘共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是天津市和平区与会宁县两地东西部协作的重点示范项目。项目计划总投资2亿元,分三期建设。其中一期园区核心区已经建成;二期辐射带动会师、中川等乡镇设施蔬菜大棚种植芦笋3000亩;三期辐射带动周边农户露地种植芦笋1万亩。通过“农户+合作社+种植龙头企业+订单+培训+销售”的模式,逐步形成会宁县万亩芦笋产业集群。
“园区主要按照‘企业自主建设、政府奖补支持、园区资产共持、经营利润分红’的模式管理运营,带给当地乡镇的收益主要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土地流转,每亩是500元;第二部分是带动当地村民务工,园区以工资形式发放,每人每天110元;第三部分则是利润分红,园区把25%的利润分配给当地农民。”王文玲说。
据了解,该园区一期的建成,每年将支付南什村57户村民土地流转费15.8万元。按经营利润的25%计算,每年还可为村集体分红100万元左右。同时,可吸纳周边村民100多人在园区进行除草、管护、收割、管理、加工等。二期建成后,预计户均年增收可达2000元以上,届时将吸纳更多的群众就业增收。
“我是今年3月份开始在这里务工的,每月不仅有3000多元的收入,而且还能随时照顾到家里。”谈及自己的工作,如今已是园区生产骨干的东阳村村民李丁红表示十分满意。
芦笋是多年生植物,从第三年开始至第十五年,是该园区芦笋的丰产期。此外,随着项目推进,园区芦笋的种植面积将进一步扩大。同时,园区将不断拉长芦笋加工产业链,分级开发加工芦笋菜、芦笋茶、芦笋面、芦笋粉等特色产品,从而实现会宁芦笋从“卖一季”到“卖四季”的转变。
王文玲表示,该园区将通过搭建基于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的数字化芦笋种植综合管理平台,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特色芦笋产业,积极争创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将来争取中国芦笋研究所西部中心落地会宁,构筑科技创新、产业集聚、引领示范新高地,打造津甘共建东西部协作特色产业新样板,形成“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合作互惠格局。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万盈 文/图